1、企知道数据显示,淮安(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新线与纬八路交叉口东160米),占地面积约11亩,截止目前园区内共有企业14家,包括华昌化工(涟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永安化工有限公司、华昌智典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等。
2、企知道数据显示,薛行园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淮安市涟水县104县道附近),截止目前园区内共有企业1家,包括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服务中心。薛行园区内企业有100%分布在商务服务业。其中,注册资本超千万的企业有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服务中心。
3、企知道数据显示,涟水县薛行化工园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淮安市涟水县丁洪村西侧),占地面积约2953亩,截止目前园区内共有企业50家,包括江苏华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淮安富生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淮安薛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
4、江苏驰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3-13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淮安市涟水县(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江苏驰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826MA1W6QN83T,企业法人杨镇豪,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循环经济的基本运行模式是资源-产品-回收-再生产。这种模式是一种闭环式的经济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它更加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在循环经济模式下,资源的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模式下,资源被一次性利用,结束后便成为废弃物。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其运行模式旨在转变传统的物质流动方式。 传统的流动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而循环经济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形成闭合循环。
循环经济的基本运行模式可概括为“资源—产品—回收—再生产”。这一模式摒弃了传统线性经济的一味消耗与丢弃,转而追求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具体而言,循环经济倡导在资源使用上实现转变,避免一次性消费,而是通过循环利用,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一种“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的生态经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注重从不同层面协调发展。
1、企知道数据显示,新三洲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无锡市惠山区石洲路6号),占地面积约116亩,截止目前园区内共有企业7家,包括无锡新三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无锡苏广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合盛城市矿产有限公司等。
2、公司介绍:无锡合盛城市矿产有限公司是2017-10-30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石洲路6号(新三洲循环经济产业园)。无锡合盛城市矿产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胡育仁,注册资本2,0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3、东部华侨城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北侧丘陵地带,是一个超大型、复合型和互动型的全方位生态体验旅游区。东部华侨城是由华侨城集团投资30亿元兴建的大型综合生态旅游区,是深圳市2003-2006年度的重大建设项目。东部华侨城坐落在深圳市东部黄金海岸大梅沙、三洲田片区,占地面积近9平方公里。
中国有许多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区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正在探索循环经济模式,推动绿色生产。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致力于循环经济的实践与示范。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这座绿色生态型的产业园区,于2006年3月1日破土动工,正式拉开建设序幕,2010年1月22日,它被列入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之中。
位于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的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试点)项目,坐落在华美、仙马、联堤、东洋、西美、南安等多个区域,总面积达2500亩。其中,首期开发的华美片区占地500亩,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循环经济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园区的核心规划包括“一园、一市场、四大业务区和四大中心”。
德令哈工业园区,作为国家首批十三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成立于2005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准,位于柴达木地区。该园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也是唯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作为农四师倾力打造的兵团级重要园区,对于团场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它被视为推动团场实现经济飞跃式增长的关键支柱,是七十三团优化机构、强化工业实力的强有力证明。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作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循环经济园区,集国家多项荣誉于一身。位于静海县西南部,与多省接壤,交通便捷,形成高效立体交通网络。区内企业众多,产业基础雄厚,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有色金属原材料市场。基础设施完善,环保设施齐全,水资源循环利用率等指标达到最高标准。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促进散装水泥的发展和应用,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泥的生产、经营、运输、使用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在指导思想上建立“绿色GDP”概念,把“绿色GDP”确立为主要发展目标。这意味着要全面评估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社会经济价值,科学建立“绿色GDP”指标核算体系,并把它作为主要宏观调控指标。 建立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推广清洁生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与绿色消费方式,建设节约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