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确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主导产业;其次,优先承接有利于主导产业发展的产业转移,并对不同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制定相应的产业准入政策;再次,鼓励欠发达区域已有的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新增投资向高新技术环节和新兴产业发展。 承接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区域统筹发展相结合。
在发达地区大中型企业呈现高度的块状分布格局,这样的格局有利于企业上下游产业的高度集聚与优势互补。而在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却是呈现点状分布格局,则会出现“各自为政”,管理效率低下,企业发展成本高等问题。
建设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是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地方政府在推动工业园区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 科学制定规划,为工业园区提供系统支撑 规划是工业园区的灵魂,工业园区产业聚集的程度和集群网络的形成,直接取决于规划的水平,在工业园区发展中,科学制定规划是政府作用的第一切入点。
基本层次: 不同规模循环经济的层次划分与发展路径。 发展阶段: 中小企业到生态工业园区的演进分析。……第五章 发展条件与困难 生态环境: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现状与挑战。 经济分析: 经济因素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关键障碍。
浙江省安吉经济开发区地处浙西北,居于长三角地区和中部欠发达地区的结合点。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前几年遗留的问题较多,最困难的时候连开发区的账号都被封了。
建立加工贸易转移产业园区等做法的最大好处是,使企业从山东沿海地区被动、无序地向西部欠发达地区“搬”,转变为在政府引导下有序地“转”。
1、“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合为一体的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将实现“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封闭式循环流动。
2、关于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如下: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3R原则”,指的是减量化(reduce)原则、再使用(reuse)原则和再循环(recyce)原则。具体如下:减量化(reduce)原则: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目的。
3、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理念。A项正确,减量化即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
4、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3R原则)。
5、【答案】:答案:A、B、D 解析: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再利用,即再循环。
6、【答案】:(1)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ing)原则。减量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它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管理技术的改进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量。
1、本书深入探讨了材料产业与循环经济的紧密联系,详细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框架。作者分享了近年来在循环利用研究领域的突破,特别关注了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材料以及水泥、玻璃和高分子材料等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角色。通过实例介绍,揭示了这些材料在循环利用过程中的实际表现。
2、实践案例篇通过详实的省(市)、示范区和生态工业园的实例,展示了循环经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从宏观到微观,深入剖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理解,而且通过实践中的反馈,可以发现和修正理论中的不足,从而丰富和优化循环经济理论。
3、循环经济在水泥工业中具有重要价值,它旨在提升能源和资源效率,减少污染,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水泥行业天然具备循环经济的实施条件,因为它一直是工业废弃物的主要处理者,且长期践行循环经济理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未来,水泥行业将为我国循环经济的推进做出重大贡献。
4、长期坚持绿化工作,保护原生植被,绿化覆盖面从1997年的25%上升到2001年的37%。同时,还加大了对水源的保护。还采用循环经济的方式处理、利用废酒糟,使茅台酒步入了无污染、无公害清洁生产的轨道。
5、利用中国移动大量群体性客观、实时、海量的信息资源,通过相关数据的建模分析,可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提供支撑。本文通过对移动数据信息与城市商圈发展潜力、地区对外经济依存度的相关性分析,阐述了利用移动信息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6、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政府不了解循环经济,担心抓了循环经济误了发展,着眼于多上项目,多得收益,它们热衷于矿业权的招、拍、挂,关心的是有多少价款收入,却忘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这个根本宗旨,于是开发方案与环境评价都成了形同虚设,建立循环经济理念的矿产资源开发新秩序成了空话。
1、完善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根本之策,对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2、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根本之策,对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两会,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完善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3、第四条 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 在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过程中,应当保障生产安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防止产生再次污染。
4、第一条 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